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Sea Change 巨變


休息多1星期終於好返, 神奇既係上星期仲咳照去飲, 去到老婆講咳唔好飲酒呀, 我講是但啦, 已經口淡左好耐, 點知飲左幾杯紅酒竟然止左咳, 呢D就叫預期同實際既差距, 冇人解釋到不過現實有時就係咁. Anyway, 今日想寫多少少野, set返好個工作室可以開始拍返片.

今日想講下近來Howard Marks既Memo "Sea Change", 唔係討論內容, 有心既一早已經睇左, 而係討論市場面對巨變時既情緒轉變現象. Sea change這個詞出自莎士比亞的名劇《暴風雨》(The Tempest), 劇中的精靈Ariel對王子Ferdinand唱了一首歌, 告訴他他的國王父親因海難已經死去, 隨著海的變化變成了海里的珊瑚, sea change就成為徹底變化的諺語.

Howard Marks在2022年幾乎是唯一獲得正回報的知名投資者 (+22%), 對上一篇爆紅的memo應是2021年1月的 "Something of value", 被新經濟投資者大量引用, 來證明有重量級的價值投資者認同新時代可能來臨. 可是睇完整篇文章, 都是引用佢同佢個仔Andrew的討論, 而非他投入新經濟投資. 對新主意保持開放態度是很好, 但不好將任何一位投資者討論既可能性同現實劃上等號. Howard Marks沒有討論完就買入Tesla同Crypto, 但今次這篇 "Sea change"就不同, 這是他會真實用以操作的看法, 應比 "Something of value" 更值得重視. Memo內佢提到在53年既投資生涯, 只遇到2次巨變, 今次應該會是第3次, 這裡簡單講一下.

- 第一次巨變是在1969年, 當時大部份投資者既組合都會買入所謂既 "Nifty Fifty", 當時最紅既50間公司, 就好似而家既Apple, Tesla, Amazon, Microsoft, Google... 投資者以只有買貴唔會買錯既心態入市, 到1974年已經下跌左90%. 但最重要既改變係投資者思維, 當時沒有今日所謂既風險回報, 今日的投資者願意承受風險, 只要回報足夠.

- 第二次巨變是80年代, Paul Volcker為打擊超高通脹, 將聯邦利率升到20%, 為未來40年利率下降打好基礎. 之後S&P 500由1982年到102點升到2022年初的4796點, 平均年回報為10.3%.

- Howard Marks將呢40年既黃金時期歸功於低利率政策, 但這些日子可能已經完結, 未來市場要長期面對到不再是0-2%的利率, 而是2-4%的利率環境, 這是他生涯中的第3次巨變.

在巴菲特自傳Snowball提到一個故事, 99年由Herbert Allen主持的太陽谷會議, 有不少當時的「科技新貴」, 每位都輕視巴菲特的「古老投資法 」, Allen正想給他一個向「新典範」說教的機會, Allen的說法是: 「新典範就像新性愛, 根本沒這種東西」. 也許的確沒有新典範, 但歷史是會重覆的, 只是迴轉的時間太長, 現代人未見過就以為係新.

今日市場起碼有一半人不了解利率及通脹對股市的影響, 也許他們是近10年才開始參與市場, 甚至是最近1-2年的超級牛市, 這解釋了上年FED暴力加息股市也沒有跌50-60%, 由幾次反彈可以看出, 市場總是覺得FED會好似以前一樣, 回歸到QE零利率的樂園, 否認現實正在改變.

就像近日香港通關, 大家習慣了2003年後的自由行, 藥房預期國內同胞會再次衝來香港, 結果走既人比來既人更多, 可是香港既sea change在2019年已經開始了, 只是有很多人到今日仍未接受新環境, 甚至否認sea change. 對於智慧型既投資者, 應該很早就已經準備好如何在「新環境」生存, 所謂新只不過是返回40年前. 現實的改變最快, 最不願意改變只是人, 可是人愈快接受改變, 生活就會愈好, 這些事很簡單, 但絕不容易. Good luck everyone in 2023... and beyond 😎

2023年1月5日 星期四

2023 Outlook



好返幾日D咳都未清 (唔知算唔算長新冠) 仲未可以拍片, 所以先寫少少對於2023年前景既睇法. 對於已相當熟識呢度觀點既長期讀者, 觀點仍未有任何改變, 2022年只係前菜, 今年才是主菜, 甜品可能出年或後年先上, 總之宏觀來睇仍未見到盡頭. 首先關於美國, 就業市場是經濟唯一支撐點, 可以講係一個打十個, 雖然上年FED既暴力加息及科技公司炒人潮 (最新是Salesforce宣佈10%約8000人裁員計劃, 另外Amazon由原本炒10,000人增加到18,000人), 失業率仍比預期低很多, 可是真正的裁員潮仍未開始, 這些只是炒返2020年過份擴張請返來. 對於美國2023年有3個情景預期:

1. OK差 (機率一般): 美國成功避開衰退, FED加息到終端利率之後維持長時間, 直到通脹明顯下降, 獲得所謂既軟著陸 (Soft landing)
2. 好差 (機率最高): 美國進入衰退, 需求大跌令通脹直插, 通脹變通縮 (Deflation), FED不得不停止加息重啟經濟, 獲得所謂既硬著陸 (Hard landing)
3. 超級差 (機率最低): 美國進入嚴重衰退, FED不單止唔加息, 仲要減息甚至重啟QE刺激經濟, 失業率上升但通脹卻沒有下降, 就如70年代進入滯脹 (Stagflation), 獲得所謂既末日情景 (Armageddon)

由此可見, 這裡預期2023年只是在OK差, 好差, 同超級差之間遊走, 就是在「最佳情景」下, 聯儲局既加息都到股市估值有重大影響, 投資者不可再以過去10多年既思維投入市場, 幻想V型反彈 (這是指牛市重臨既反彈, 而非熊市反彈), 股市回復在失去聯儲局幫助下所需既時間更長.

有關中國, 真正了解「國情」既投資者都應明白, 國內實情通常都會比可公開既資訊差更多, 對於中國預期保守比樂觀好. 中國突然「重開」, 比世界預期的中國重開有相當大落差, 原本預期中國有序重開可幫助支撐世界經濟, 可是這種一刀切「全面開放」令國內大量人口短時間染病及死亡, 對世界經濟是的負面影響多於正面, 如有國內朋友應可略知一二現在中國情況有多混亂. 另外中央大力支持內房復甦, 之前爆破需由內銀填補的債務黑洞進度未明, 對於中國2023年也有3個情景預期:

1. 很好 (機率最低): 中央政策成功挽回國際投資者信心, 疫情短時間自然擴散見頂, 中國回復絕大部份生產力, 資金由美國轉移到中國, 獲得所謂既東升西降
2. OK差 (機率最高): 中國問題仍未解決, 國際也無法獲得透明資訊, 國際資金對中國仍抱懷疑態度, 但由於中國的經濟周期比西方國家行得更前, 正常情況下更早復甦, 只受制西方的衰退, 獲得所謂既西降東降一點
3. 好差 (機率一般): 市場唔buy中央的政策, 疫情也無法在短時間解決, 令現在未知的隱藏性問題爆發, 西方的衰退加劇中國的經濟萎縮, 獲得所謂既西降東降2次

比較兩個地方, 今年搏值率高的地方仍是中港市場, 不同很多人趁反彈減持港股增加美股, 盡管長遠以言美股的盈利增長更大更穩定, 但以回歸正常值角度來看, 2023年港股收息股比美股有更大吸引力. 這是指估值的吸引力而非講港股會大升, 事實港股在66日反彈了47%, 純來自對中國重開消息的憧憬並沒有任何基本面支持, 屬於教科書的熊市反彈 (急速而短暫), 所以我注意的不是市場炒作升100%的股票, 而是在熊市中股價仍硬朗的公司, 未來一年也會根據上面的預期制定策略.

P.S. 這只是我分享睇法, 唔好亂跟, 如果今年有台海甚至核戰, 或出現超級疫苗全世界復常, 咁就可以抹左上面所有野. 而家只係希望快D好返可以拍返片 🙈

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醜婦終須見家翁


醜婦終須見家翁, 今晚終於幫基金結算. 2021年全年-11.78%, 股息+4.59%, 總計-7.19%, 都可以叫「跑贏」恆指🙈

恆指今年-14%, 但S&P 500升了+27%, 香港股市完全同外圍脫節, 邊個仲反對香港唔係中國城市, yahoo finance就是證據. 我怪自己太懶太遲搬去美股, 但就算搬晒, 我唔買增長股2021年都係冇運行. 台積電 (TSM) 好消息都係唔升, 軍事股雷神 (RTX) 及波蘭電玩發行商CD Projekt Red都係未有反應, 最好既係1523珩灣科技, 點知又買得太遲太少幫不了大局.

見主力港股既Blogger大都哀鴻遍野, 重注700, 9988, 教育內房物管版塊既大有人在, 連老手市場先生, 6月仍+27.5%, 11月倒返-24%, 12月靠電力股變+12.5%, 即是單月+36.5%, 這非常人的能耐, 可見2021年港股有幾驚嚇.

麥加文基金的波幅當然不會這樣誇張, 這是防守型價值投資者特性, 買既都係冷門股, 家母有病也沒有時間做些太破格既操作. 在熱錢低息環境, 大把人會講點解唔all in Tesla, Bitcoin, 幾年已經萬倍jackpot睇咩內在價值. 就像1997-99年, 又到左價值投資者太out要做下廢老既時期.

看看S&P500由2017開始年度回報如下
  • 2021: +26.89%
  • 2020: +16.26%
  • 2019: +28.88%
  • 2018: -6.24%
  • 2017: +19.42%
  • 5年累積: +85.21%
而1994-1999科網泡沫爆破前年度回報如下
  • 1999: +19.53%
  • 1998: +26.67%
  • 1997: +31.01%
  • 1996: +20.26%
  • 1995: +34.11%
  • 5年累積: +131.4%
如你將Crypto同Internet放在一起, SPAC同.com放在一起,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希望廢老變股神就算不在2022年, 日子也不會太遠, 起碼我已經準備好了.


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

看電影領悟到的投資之道



今日終於一個人去睇左Dune, 當放半日假, 點知上一個job遲左要長途飛的去睇戲, $120變左$250, 不過唔緊要. 愈來愈多人講串流搞到戲院冇得做, 可是真正喜歡電影既人, 有D戲可以屋企睇, 有D戲可以飛機睇, 有D可以飲醉睇, 有D可以唔使睇, 但有D就係要去戲院睇. 我冇睇過本書, 事前都冇理好多人講要知D咩背景, 聽返來一般人一係覺得史詩式震撼, 一係就係史上最悶訓足全場. 睇完我係傾向欣賞果一方, 可是呢度主要講投資唔係電影, 除左暗示左無數次所謂財務自由可以自行安排平日少人睇戲之外, 講呢D仲有咩意義? 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係針對一般人, 對於一部已被高度讚揚既故事, 啟發了Starwars同風之谷本身已係神級地位, 其實對好多人可能都係無聊至極, 如果連電影都悶到訓, 我想像到睇原著書會對他們是終極折磨. 反之有已睇原著既朋友同我講, 接近3小時既電影既內容比不上書既十份一.

那些人可能睇葉問, Marvel, 周星馳才覺得值回票價, 睇一代宗師法國新浪潮比死更難受, 你是說他們水平低? 不是, 電影本來就是娛樂睇得開心就好了 (當然開心都是因為睇得明, 悶就係因為藝術識條鐵), 就好似投資者應揀自己感興趣既公司研究, 而不是其他人介紹呢隻好果隻好, 覺得Dune悶就專心去睇Marvel, 唔好浪費自己時間, 這就是價值投資所講既「能力圈」, 不好研究你能力外既野扮專家, 又要睇埋市場最熱既版塊, 怕其他人日日講搭唔到嗲, 也不需怕承認有D戲 (公司) 自己永遠都唔識欣賞.

第二點就係針對專業影評人, 很多影評人係業內人士資深傳媒甚至係導演, 不是路人甲乙丙先可以寫稿, 可是不好以為專業人士就所有野都係專家. 事前我都睇左幾編知名影評人既影評, 結果失望既唔係電影而係佢地既影評, 有D懶係自己「睇穿晒」高高在上話故事「老土」(人性就是千萬年不變, 咸片來來去去都係果幾個動作都好L老土, 為甚麼咸片不弄些新意? 因為性既吸引力已經是歷久不衰) , 有D甚至連基本概念都搞錯, 例如話拍得冗長緩慢, 可是就是冗長緩慢才感受到沙丘的絕望及孤獨感. 當然睇法是很主觀, 這是因為他們也是人, 也有自己的風格喜好, 吸引不到他們的特點正正就是賣座的原因.

而且專業影評人的最大問題, 就是因為工作需要睇太多戲, 結果睇到無法同一般人一樣享受, 專業食家日日對住最正既食物都會麻目. 就好似市場上所謂既「專業股評人」, 不是全部都冇料, 但叫你一個月寫一百幾十隻股票, 有可能全部都弄懂嗎? 「專家」不是萬能他也有自己限制, 可是工作需要又不得不研究, 結果在一D公司專家連散戶也不如.

散戶沒有這種壓力, 你可以只研究自己有興趣既公司, 你一日花1小時研究1間公司, 在這間公司絕對有能力精過市場上一日花10小時研究50間既「投資專家」. 一位漫畫狂迷, 可以比漫畫公司的CEO更熟悉某位英雄的冷知識, 在投資市場也一樣, 去Reddit, Youtube不難找到「普通人」深入研究Tesla, 半導體技術, 比投行的傳統基金經理更精, 年薪千萬的操盤員, 在特定範圍可以連中學生都不如, 因為可能這位中學生既童年成長既屋企, 就是對住果門生意. 說到底, 無論電影或投資, 熱誠 (Passion)同個性 (Character) 才可以令你行得更遠, 如果睇到公司年報都沒有興趣, 不如只去戲院睇戲食爆谷對自己更好.

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

📈 投資生涯 #15 如何在歷史高位投資?



價值投資者最頭痛既, 就係個市愈升愈高, 想買既野愈來愈貴, 當股市在歷史高位時真正想投資既投資者應該點做好?

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 Mr. Market Watch #10 $GME (下):史詩式花生的遺產

 

超人既死對頭Lex Luthor有句電影對白: 「有些人閱讀《戰爭與和平》, 只認為是一個簡單的冒險故事. 有些人閱讀口香糖包裝上的成分, 就可以解開宇宙的秘密.」唔同人食花生既層次都唔同, 有D人只係求娛樂, 有D係求結果, 但我係求背後所代表既價值, 特別係粒史詩式既花生. 我成日都會想講重點等D片唔好咁長, 但搞來搞去最終都係30-45分鐘先講到晒我想講既野.

最後5分鐘係「推手」Keith Gill聽證會既翻譯, 大眾成日只會睇到最爆既野, 邊個賺左幾多億, 邊個輸左幾多個億, D大人物點評論, 但每次大事都係由平凡普通既小人物開始, 我會注意呢D角色同故事起源.
 
我都睇到有D感動, 不過Gamestop花生三步曲已經完成, 之後我地會返返去投資生涯同價值投資101既野, 有機會我地會再食有價值既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