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0日 星期三

香港淡馬錫?




淡馬錫雖然係私人公司, 但由於新加坡政府擁有100%股權, 可以看成是新加坡主權基金. 呢個世界有幾隻知名既主權基金, 淡馬錫40年來Total Shareholder Return (可看成是股價上升加利息收入年回報) 係14%, 資產總值約2300億美元.

另外香港外匯基金也可看成「主權基金」, 文章指「近年回報率卻被本港外匯基金反超」, 香港外匯基金資產總值約5700億美元, 可是1994年來, 年回報只有4.8%, 可謂相當垃圾. 當然佢地講要幾保守, 同香港思維一樣, 呢個非同保守有關, 而係無能有關.

最強既主權基金係挪威政府養老基金, 資產總值約10000億美元, 7成投資於股票, 香港股票市場不難看到佢地身影. 挪威政府在1969年發現石油, 但佢地明白石油帶來的財富不是永久的, 所以在1990年成立挪威政府養老基金, 將石油既收入投資股票市場, 再用於支付國民既退休保障. 這被稱為「聰明人中了彩票」的做法.

可是無論政府賺幾多錢, 最重要既係有沒有還富於民, 政府想學新加坡淡馬錫, 之前提出過咩未來基金, 上年又就「香港增長組合」進行市場調查, 而家冇晒「反對派」, 應該點提出就點通過, 可是一, 我看不到佢地有咁既資產分配能力, 二, 21世紀仲用古舊思維, 拎穩健同保守做擋箭牌, 應該成不了事, 香港人也不會得到任何好處, 也許最後都是走去「投資中國」成為討好中央既工具.

👀 Mr. Market Watch #9 $GME (中):HOLD THE LINE! 🚀🚀🚀


用心做人, 用心做花生 🥜🥜 今集我地會在技術層面了解Gamestop如何成為一個完美風暴, 解釋咩係沽空, Short Squeeze, Gamma Squeeze同Robinhood. 下一集, 也是最後一集會討論今次事件代表左D咩. 不過花生好快食完, 之後我地會回歸價值投資101, 做返正經野 😎
 

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Stock for the long run, 有幾long?

呢幾日寫埋基金既2020年周年報告, 恆指基本上訓左成年都可以跑贏, 但如果唔買美股或科技股, 近10年都是沒有可能跑贏美國大市S&P 500, 更勿論Nasdaq. 2010-2020年S&P 500升了195.75%, 年回報為+11.45%. 

由2015年開始已經愈來愈多聲音說, 因QE帶來的零利息新世代, 已改變了投資世界. 再加上Bitcoin等以萬倍起跳的新資產, 傳統價值投資看似奄奄一息.

Jeremy Siegel在Stock for the long run (長線獲利之道:散戶投資正典) 比較過去200年不同資產平均回報, 股票投資減去通脹為6.5-7%, 已經是所有資產中最高的, 可是不同時期的回報分別可以是很大的.


剛好我在Bogleheads.org的forum上, 找到2010年一名散戶投訴過去10年 (2000-2010) 的大市回報不單沒有增長, 更會是負數, 質疑所謂既每年長期10%的股票回報是否真實?



2000-2010 S&P 500下跌了23.33%, 年回報為-2.62%. 回看歷史, 1964-1981年, 17年道瓊斯指數只升了1點, 可是1982-2001年, 年回報高達10%. 2010年投資者感到絕望, 而2020年的投資者感到增長太慢, 因為科技帶來這麼多的改革.

如果過去10年你獲得年平均13-15%的投資回報, 應該不少人會說你太垃圾, 可是如果下10年大市只有2%甚至沒有增長, 你仍然保持到同樣的年回報, 你就變成「股神」了, 這是多麼諷刺的一回事.

Warren Buffett 2001年在University of Georgia引用Herbert Stein "anything that can't go on forever will end"說明, 市場不合理可維持很長的時間, 但不可永遠維持.


2009年到現在已經12年, 美股沒有真正的大調整, 現在的感覺愈來愈像1999或2007, 可是沒有人說得準未來會發生甚麼事, 也許這樣可維持多幾年, 就像1964-1981的相反版.

你的長期跟他的長期是不一樣, 對香港人來講, 1年已經很長, 相信3個月3倍回報的計劃大有人在, 這樣要幾長才叫長期回報? 對我來說, 長期就是永遠, 最理想是我一出世就已經開始投資股票, 直到我死果一刻. 可是現實來說, 長期是30年起跳.

不是吧! 連我阿媽都說, 30年你比一億我都冇用! 這可是你的問題, 而不是我的問題,  股票市場就是這樣, 只要留在市場就不會輸, 幸好我的投資者基本上沒有理會過我, 這也許對我是一種優勢.

2021年2月5日 星期五

👀 Mr. Market Watch #8 $GME (上):哥斯拉大戰金剛

 


最後我都係一集拍唔晒, 今集整合時間線同幾位關鍵人物, 下集係一D技術問題同CNBC Scott Waper vs Chamath Palihapitiya既討論, 最後一集係我自己既睇法. 所謂Price is what you pay, value is what you got, 究竟3位花生友共花$30買既花生, 我可否提供到高於$30既娛樂性? 😌

今次所謂既「金融革命」, 帶住「angry mobs」, 「私了」, 「建制 vs 民主」等字眼, 對近幾年既香港有種似曾相識既感覺, 呢D是否美國特色? 會令市場有咩改變? 會否提升到政治層面, 我地都會一一討論, Here we go! 😎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 投資生涯 #14 如何估值股票 (下):計算內在價值


成個鐘既片返來啦. 今次簡單示範點計算出一間公司既內在價值, 當市場上大部份人仲係注意邊隻會升, 同升幾多, 價值投資者只尋找市場上被低估同被忽略既公司, 其他當花生食.

投資生涯第9集開始到14集, 由如何揀股票, 分析股票, 到估值股票, 係一個Mini-Series, 價值投資者根據自己能力不停重複呢個Loop, 最終達到財務自由.

投資從來沒有改變過, 企業既價值係來自佢一生可以生產到既現金, 估值就係結合會計計算既科學同商業理解既藝術, 推算出一間公司將來可以為投資者帶來既現金, 再折舊返今日既價錢, 就可以獲得佢今天既內在價值.

今集分析既例子, 係我地第9集找到既公司珩灣科技 (1523.HK) , 佢今日只有1.36億美元既市值, 可是2015-2019年已經生產了4000萬的現金流, 如果接受Warran Buffett對投資回報既定義, 而家我只可以揀買佢或Tesla, 無論風險同回報, 我都會揀珩灣科技而非市值已經8000億既Tesla.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理財KOL

Source: 理財個案|22歲月入17K、考慮靠6K月供3隻股票!目標每年收息12萬|龔成教室

有時真係好難理解呢D所謂既理財個案, 個觀眾問月入17K, 用6K月供股票, 目標收息12萬. 1分鐘已經計到出來.

盈富基金 (2800) 每年派息每股$0.75-$0.95, 拎$0.85做平均數, 年收12萬息需要持有 $120K / $0.85 = 141K股

以而家每股$29去計, 需要本金 141K股 x $29 = $400萬, 每月存6K買, 你需要682個月 = 57年, 而家22歲即係要存到79歲.

當然收入增加, 同用收息再投資可加速, 比你快一倍都要50歲, 可是股價會上升成本又會增加, 而息率是否追得上? 點解唔直接同佢講必須
  1. 增加生產能力 (收入)
  2. 增加投資能力 (息率)
雖然佢未必一定叫人上堂, 但用1分鐘時間刻畫基本現實, 好過寫完好似冇寫過咁, 但D大道理你又唔可以話講錯. 呢D係咪做KOL既代價定技巧?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股票市場的永恆數學


尋日睇完牙醫, 要遲幾日先出到片, 我個人唔算老, 但比較Old School, 所以呢幾日都會同大家睇下一D「廢老」既舊片.

John Bogle係Vanguard創辦人, 一生力推低成本既指數基金, 2019年1月已經逝世 (已成死老). 呢條舊片係佢2001年在華盛頓DC既國家記者俱樂部 (National Press Club), 以「大跌之後: 股票市場和共同基金的下一步是甚麼?(After the fall: What's next for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mutual fund industry?)」為題的一段節錄.

2001年科網泡沫剛剛爆破, 佢一開始直接指出佢一早預期市場會爆破, 但沒有想到這樣快. 這段節錄提出了他認為永恆不變既定律, 有興趣既必須睇片, 但我會寫幾個重點:

  1. 「市場回報」(Market Return) 由「投資回報」(Investment Return) 及「投機回報」(Speculative Return) 組成
    *個人註: 如果市場完全沒有投機活動, 投機回報是零, 也代表市場絕對有效, 市場回報 = 投資回報
  2. 「投資回報」由企業盈利增長及息率組成, 而「投機回報」是由投機者願意為每一蚊既盈利付出幾多錢.
    *個人註: 投機回報也代表市場情緒, 當市場情緒過份樂觀, 投機者願意以更高既價格買下一蚊既盈利
  3. 長期來看, 「市場回報」是由「投資回報」來決定, 例如過去40年 (1961-2001), 企業盈利增長及息率平均是11.2%, 股票市場回報剛好也是11.2%. 但短期來看, 「投機回報」可以是「市場回報」的增長動力.
  4. 佢舉例: 1961-1981年, 「投資回報」高達12%, 但市場悲觀氣氛令「投機回報」只有負4.5%, 結果 20年間「市場回報」只有7.5%. 反之由1981-2001年, 「投資回報」只有10%, 市場樂觀氣氛令「投機回報」卻有正5%, 結果後20年的企業盈利能力雖然低於前20年, 「市場回報」卻高達15%.
  5. 對P/E既「新演繹」: PE是投機/投資者在當下願意為每1蚊既盈利付出多少錢. 如當P/E是24, 其實是代表投機/投資者願意為每1蚊既盈利付出高達24蚊的價格, 反之當P/E下跌到8, 他們只願意付出8蚊.
  6. 佢用「投資的綠洲」(The Oasis of Investment) vs 「投機的蜃景」 (The Mirage of Speculation) 去決定股票市場任何時期既回報.
  7. 佢不認為未來10年 (2001-2011)可以維持15%的年回報, 假設未來10年「投資回報」有8%, 「投機回報」必須有7%, 這樣的P/E必須高達47, 佢不相信這是可能的.
    *個人註: 結果S&P 500在2001-2011年只升了38.39%, 平均年回報為3.84%
仲有不少重點我不想寫太長, 但這是真正大師同街坊股神既分別, 世界是不會變的, 當賺錢太容易的時候, 已看穿市場永恆定律既投資者必定會問, 今次真的不一樣嗎? 這個問題如同問人性過去5000年真的有變嗎? 答案是否定的. 我不知股市幾時會大跌, 因為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 但美股P/E已經高達38, 我只可以講仲沉醉在2020的大牛市的市場參與者, 小心睇路.